中国(上海)绿博会 | 上海机施用3D打印谱写智能建造
7月17日-19日,2019中国(上海)国际绿色建筑建材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,作为绿色建筑节能的专业展会,每一次的展览都是一场绿色建筑节能行业的盛宴。本次展会设6大展馆,6万平方米展示面积,包括建筑节能、内外墙系统等多个专题板块1000余家展商参展。
上海市建筑材料行业协会作为展会的主办方之一,组织多批记者走进展会,了解展商为本届展会带来的新材料、新技术、新产品。接下来我们走进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。
互联网时代,数字化催生着各个行业的变革与创新,建筑行业也不例外。智慧建造是解决建筑行业低效率、高污染、高能耗的有效途径之一,上海机施凭借集团旗下的数字三维建造中心,在近几年不断深耕3D打印技术,探索出一条建筑领域“智能建造”的新途径。在2019国际绿色建筑建材(上海)博览会(以下简称:2019绿博会)中,现场展示的3D打印构件,令不少观众耳目一新,连连称赞。
上海建工机施集团展位
绿博会上,上海建工机施集团带来了3D打印领域的成果展示。造型优雅、线条流畅的巨大白色模块,正是企业在去年底完成的“国内首座3D打印高分子复合材料景观桥”其中一段。此外,展位中的接待台、桌椅、书架全部采用3D打印技术完成,向观众们展现了一处“智能建造”的缩影。
上海建工机施集团智能建造中心主任龚明在向笔者介绍起3D打印技术细节时格外健谈,他表示“智能建造”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必然趋势,研发智能建造的技术、材料及施工工艺是上海机施集团智能建造中心当下的首要重任。
上海建工机施集团智能建造中心主任、3D打印项目经理龚明
记者:智能建造目前的发展情况如何?上海机施的3D打印技术情况如何?
龚明:从国际上来看,以3D打印在建造方面的应用举例,西方一些国家主要应用在军事、航天上,在技术方面国外如美国、德国还是比较领先的。在国内,上海建工一直在研发如何将3D打印技术与我们的实际建造相结合,例如家居、建筑及景观方面。
从企业角度,我们上海机施集团和PolyMaker公司合作开发了用于景观桥梁3D打印的高分子复合材料。在打印材料的研发过程中,主要聚焦于材料的耐候性和机械性能。上海机施集团还联合了上海酷鹰机器人、沈阳机床集团共同研发了大型3D打印机器人。
其中,由我们集团自行开发的龙门架复合3D打印机器人系统,是3D打印智造的“功臣”。作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,上海建工机施集团的3D打印设备已达到毫米级,且打印产量大、稳定性佳,作为一套智能建造设备,还能在后期实现智能制造增材、去材一体化。目前在国内,上海机施集团在单体大型构件的3D打印技术方面全国领先。
17.5米长的3D打印高分子复合材料景观桥截面展示
记者:2019年企业智能建造这块发展的情况如何?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展?
龚明:继去年底在上海桃浦智创城中央公园的15米3D打印高分子复合材料景观桥之后,今年企业继续在景观应用方面不断探索。2019年6月,我们在泉州新建了一座“泉州连绵带3D打印桥”,相较之前的作品,这次采用了分体设计,这座桥分为16段,重量12吨。3D打印制造比起传统混凝土灌浆制造法缩短了将近一半以上的时间。此外,由于采取了钢结构叠合工艺,桥梁的强度相比钢筋混凝土也不逊色,每平方米可以承受2千牛顿的压强。也就是说就算桥上站满了人,桥身也能够安全承载。这是继去年12月上海桃浦中央绿地景观桥落成后的第二座3D打印桥。
记者:3D打印技术在智能建造方面的优点有哪些?
龚明:传统建筑制造业我们都需要混凝土、水泥等材料,建造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,例如噪音、飞灰等,并且耗费人力物力较多。但3D打印技术如果在材料和工艺上攻克难题的话,不但建造速度快,且污染排放都能够减少,效率很高。虽然3D打印技术应用到建筑居住方面还有待时间考验,但是在景观和家居方面已经有了不错的突破。而且,据我所知一些企业在小型3D打印技术方面做的也很不错。
风力发电叶片模具的3D打印
展位中的桌椅均为3D打印制造
记者:3D技术目前在家居、建筑、景观方面,哪一块比较突出?
龚明:现在来看,我们上海机施集团结合自身优势,主要在景观方面发力,下一步可能会向雕塑发展。除了景观之外,一些3D打印构件也是目前在尝试的,比如风力发电的叶片,我们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后进行拼装。现在对一些企业而言,人工也是他们很头疼的问题,有些高危险、高污染的施工缺少人来干,如果有了3D打印就会容易解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