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消委会:逾半胶锅铲在酸性环境下释出过量杂质 耐热测试1款变

2020-05-28 15:18 香港消委会

铲价廉且轻巧,使用时又不易破坏面的易洁涂层,是不少家庭必备的厨房用具。消费者委员会测试17款中式胶铲,发现1款未达标示的耐热温度,铲头浸入200℃的花生油1分钟内已热熔变形。检测结果亦显示,逾半样本用于烹煮酸性食物,以及3款在烹煮含酒精食物时释出的杂质量超出欧洲标准规限,另有5款样本检出初级芳香胺,不符合欧洲标准要求。当中杂质释出量最高超标达11倍的样本,同时检出初级芳香胺含量高达9.7mg/kg,总评仅获1.5分。

 

由于胶铲与食物直接接触,若铲受热释出具毒性杂质并迁移到食物,摄入后或会影响健康。消委会促请相关部门参考各地针对与食物接触物料的安全监管,检视及研究是否需要加强与食物接触材料的安全规管,进一步提升消费产品的安全。

 

17款中式胶铲样本的售价约介乎$12至$99。测试项目包括铲头塑胶部分的耐热程度,并参考较严谨及全面的欧洲有关与食物接触物料EU 10/2011的测试方法进行食物安全测试,检测各样本的杂质、初级芳香胺、尼龙单体己内酰胺,以及己二胺的释出量。

 

全部样本都有标示耐热或最高可用温度,由180℃至260℃。由于现时并没有国际标准测试铲的耐热程度,是次测试时将铲头浸入保持在200℃的花生油中15分钟,取出及冷却4小时,以测试样本的耐热程度。结果显示,5款样本的表现未如理想,其中1款浸入热油1分钟内,已实时热熔变形,未能符合其标示可承受最高温度220℃;2款于测试后出现轻微变形、1款出现起泡情况,另1款则轻微变色。煮食时,消费者应避免养成将胶铲放在热锅中的习惯,以免损坏或加速老化产品。

 

测试亦分别将各样本浸泡于不同溶液中,以模拟烹煮不同食物时,胶铲的杂质释出量。17款样本中,有9款未能通过模拟烹煮酸性食物的测试,在浸泡于3%醋酸时的杂质释出量,由10至120mg/dm2不等,不符合欧洲的标准规限(10mg/dm2),释出量最高的样本(120mg/dm2)更超出标准限值11倍,没有超出标准限值的8款样本中有2款亦接近上限;另有3款未能通过模拟烹煮含酒精食物的测试,在浸泡于10%乙醇时的杂质释出量,由12至14 mg/dm2,超出欧洲的标准规限(10mg/dm2);而所有样本在模拟烹煮油腻食物时,除1款样本因未能抵受高温而未能完成测试外,其他样本的杂质释出量均低于欧洲标准限值(10mg/dm2)。

 

部分初级芳香胺有潜在令人类患癌的风险,或可透过厨具、食物包装等迁移至食物,因此欧洲标准乃不可检出。检测发现,5款样本的初级芳香胺迁移量由0.02至最高9.7mg/kg;但其余12款样本都未有检出初级芳香胺,反映厂商在选择原材料及制造过程上有改善空间。

 

全部样本的塑化剂及金属元素均符合标准要求。另外,接触尼龙单体己内酰胺或己二胺可能会刺激皮肤、眼睛及呼吸系统。有3款样本检出己内酰胺,含量由6至9mg/kg,符合欧洲标准的要求(15mg/kg),而余下样本的己二胺含量均低于检测限值。

 

铲遇高温有可能会热熔及变形,与食物接触时亦可能会释出不同的化学物质;相反木或竹铲属于天然物料,亦相对较塑胶环保,但使用时要留意清洗和要保持干爽,以免受潮发霉。消费者选购及使用胶铲时,可参考以下事项﹕

 

选购时,应细阅标签资料,了解产品的耐热温度及保养方法;

检视铲表面是否光滑平整、边缘是否锋利或有尖角,并留意铲的重量、长度、铲头阔度、弧度和面积能否配合家中的易洁

铲在高温下或会释出过量杂质,应避免长时间接触热油、酸性或含酒精食物,或置于煮食器皿内与食物一同加热;

如需油炸或在加热过程中长时间搅拌食物,应选用木制、竹制或其他适用的厨具。


收藏 举报

延伸 · 阅读